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在京发布 我国粮食产量有望 "破疫 "丰收

2020-06-06 09:271750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组织专家编写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6月3日在京发布。报告基于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ASM)模拟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预计达到6.7亿吨,而去年我国粮食产量为6.6亿吨。疫情之下,我国粮食产量依然有望保持丰收,靠的是什么?
   政策扶持 科技支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袁龙江介绍,疫情之下,我国粮食产量不但不会降低,反而有望上升,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袁龙江表示,第一,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既抓疫情防控,又确保春耕生产的恢复,可以说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几乎不大;第二,国家支持粮食的政策是一贯的、连续的。比如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来确保种粮的积极性;同时,今年有800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这也是“藏粮于地”的一个重要的措施。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毛世平提出,2020年粮食生产中,科技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毛世平说:“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后,每亩产能可能提高10%—20%,具体的数量可能达到每亩100公斤,今年要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的任务,那么按照每亩100公斤,就相当于增产80亿公斤的粮食,对粮食安全起到支撑作用。这样既能旱涝保丰收,也摆脱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已经说了很多年,无论何时,它们依然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宝。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说,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粮食安全长治久安的一个大的保障,中国人的吃粮问题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尽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五句话“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适度进口”,但最重要的还是前两句话,“以我为主、立足国内”。
  报告认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面对国内外风险与挑战,必须稳住农业,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据了解,2020年,报告继续突出战略导向、定量分析的特点,基于统计数据和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ASM)等前沿研究方法,从农业—食物系统的视角回顾与展望了国内外宏观经济和农业产业走势。
  “压舱石”作用凸显
  光吃主粮是不够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的升级,人们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的肉够吃吗?报告认为,在不考虑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冲击的情况下,预计生猪产能到2020年底可基本恢复至常年水平的80%以上,2022年基本恢复到2017年正常水平。中国农业产业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估计2020年猪肉产量比无疫情情景下降2个百分点。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表示,今年猪肉进口量将有所增加。梅旭荣说:“估计进口量会增长57%,接近400万吨。完成今年生猪产能恢复的目标任务,需要在坚持‘两疫’防控的基础上抓好生猪的稳产保供。”
  除了疫情的影响,虫灾也值得关注。2020年,我国草地贪夜蛾重发态势明显、形势严峻,预计全年发生面积在1亿亩左右,玉米产业可能面临草地贪夜蛾导致的减产风险。
  中国农科院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向东表示,草地贪夜蛾导致的玉米供需缺口,可通过释放库存、玉米进口以及替代品进口等多种途径进行弥补。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韩昕儒说,在新冠肺炎疫情给国民经济造成冲击的特殊时期,农业—食物系统受到的影响较小,农业—食物的“战略后院”“压舱石”“蓄水池”作用更加凸显。
  国务院参事、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秀荣认为,正是因为我国一直以来坚持重农的政策,才让农业“压舱石”的作用在关键时刻显现出来。何秀荣说:“以往很多人可能不在意重农这件事,尤其是非农人士,他们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感受并不是很深,因为他住在安稳的房子里,永远感觉不到地基的重要性,但是如果地震来的时候,他终于发现有的房子倒了、有的房子没倒,原因就在于地基,农业正是这样。这次我们悟出了只有重农,在关键的时候才能显示出它‘压舱石’的作用。”

糖酒会公众号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糖酒在线)”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药、食、疗、美、旅”产业链融合发展 “南国香都”广西玉林打造千亿元香料产业集群
  无药不过玉林,寻香必至玉州。自古以来,素有南国香都之美誉的广西玉林,就是中国乃至东盟地区香料的主要种植地和集散地。广

0评论2024-03-11875

首届中国“健康预制食品(菜)”质量评价活动启动
  日前,由中国烹饪协会预制菜专业委员会指导、中国食品报社预制食品质量评价中心开展的首届中国健康预制食品(菜)质量评价活

0评论2024-03-07792

河南通许: 开启“中国酸辣粉之都”新攻势
酸辣粉产业园区  全国10桶酸辣粉,8桶河南造,6桶来自通许。地处豫东平原的通许县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酸辣粉生产加工基地,具备日

0评论2024-03-05755

价格持续低迷 生猪行业产能去化或将进一步加速
  近期,国内猪价再次下跌。数据显示,全国猪价从2月初的14.98元/公斤涨到月中的15.86元/公斤,期间涨幅近1元/公斤,但随着节

0评论2024-02-28690

海底捞酸菜白肉锅底三亚热销 春节餐饮也爱 “南北互换”
  2024年春节期间,南北互换反向春运等出游特点,带火了不少网红城市,也让多地年夜饭餐桌,呈现出南北融合的新趋势。业内人士

0评论2024-02-27664

支持预制菜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在多个省份陆续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预制菜成为高频词。预制菜作为新兴消费需求,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

0评论2024-02-19645

要严惩伪劣“保健品”坑老
  近日,一起涉及25个省份的养老诈骗案引发广泛关注。不法商家通过虚假宣传将每盒成本仅14.6元的淀粉丸,以数千元的价格卖给老

0评论2024-02-07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