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食安仍是上半年消费投诉热点

2022-08-05 10:192970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分析显示,上半年,消费者投诉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社区团购来源不明”“牛奶丙二醇”“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事件”等被点名。
  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551780件,同比增长5.71%,解决449786件,投诉解决率81.52%,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3863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8456件,加倍赔偿金额215万元。
  中消协表示,近年来,相关行政部门在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仍有一些新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是网购生鲜食品不新鲜。如用死鱼、死虾冒充活鱼、活虾,用冷冻肉冒充新鲜肉以及因快递超时、延误、未通知或未经同意放置快递柜等原因导致生鲜食品腐烂变质等。二是网购进口食品标签存在问题。如网购进口商品无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无国内卫生许可证号等。三是食品配料含禁止添加物,如在牛奶中添加丙二醇等。四是销售临期食品无显著提醒,如经营者在未明确告知消费者情况下将临期食品与非临期食品混合销售。五是部分社区团购生鲜食品进货渠道不明,质量堪忧,存在安全隐患。六是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受到损害。
  针对一些具体案例,中消协认为,食品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交易频繁,纠纷数量较大。线上线下食品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有关法律规定,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特别是在生鲜、进口食品方面,要杜绝违法添加、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等违法行为。我国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食品相关经营者应当依法严格落实,建立临期食品的检查、盘点、整理制度,在做到显著提示的前提下,将临期食品集中展示销售。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对社区团购、预制菜等新业态的研究,健全从业人员资质、进货渠道管理、标签标注等规定,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尽快完善临期食品、进口食品的管理制度,加大对食品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

糖酒会公众号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糖酒在线)”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2024中秋食品博览会正在举办
好消息!第24届中国(四川)中秋食品博览会于9月3日至14日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办!这次博览会规模高达10000平米,将

0评论2024-09-041304

2024年春节市场销售数据调查显示 超市客流增加 产品销量各不同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采购专业委员会日前发布的2024年春节期间销售数据调查显示,超市客流普遍增加,但客单价和销售额小幅下降。

0评论2024-03-08822

第十八届粮油食品产业博览会将在山东滨州举办 近千个粮油品牌参展
  第十八届粮油食品产业博览会(全国粮油产销企业订货会)将于2024年3月10日12日在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三角洲交易中心举办。粮博

0评论2024-03-06763